当前所在位置:珠峰网资料 >> 考研硕士 >> MPA >> 正文
2015年MPA考试语文公文写作辅导(10)
发布时间:2011/1/8 13:23:50 来源:城市学习网 编辑:admin

  把握论说文的结构程式“新八股”
  文无定法,不等于无法。世间千变万化的文章体式,就大类看,其结构还是有共同规律的。
  论说文是很常用的文体。写好论说文,一要提出明确的观点;二要选取恰当的论据;三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包括选好论证方法和进行论证分析;四要安排好论证结构,或并列,或对照,或层进,或总分,做到思路清,条理明;五要注意语言犀利;六要重视题目的标定。
  下面以供材料议论文为例,说明其基本结构程式。
  (一)把握论说文的结构程式“新八股”的写法
  所有的议论文都包括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但仅仅知道这点,还不足以写出好的议论文。要想写出精彩的议论文,还必须知道每部分下应承担什么任务,要写哪些东西,包括几段。了解了这些,才算抓住了这种结构程式的灵魂。概括地说,MPA供材料论说文,一般可分为三大部分八个段落。对这种结构程式,为方便记忆,我们叫它议论文八段锦,也可称“新八股”。不同的人写不同的文章可以灵活变化,但基本程式是一样的,不会大变。
  这种结构是应试时快速成文的程式。下面就论说文“新八股”的具体结构程式分析如下。
  全文共分三部分八段。写作的基本要求是:引论简洁明确,本论说理充分,结论收束有力。
  第一部分  为引论部分,包括两段:
  一段,根据中心观点的需要引述原材料。最好不要全盘照抄,特别是那些文字较长的材料,应该根据自己对试题材料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其要点,对某个或某些关键性概念作必要的定义,以廓清可能产生的歧义。
  二段,由所引材料引出中心论点,明确表述作者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论点应是一个论断,不要出现多中心。
  引论是为全文确立中心或基调的。应试作文时,引论中引述材料应概括简洁,提出论点要鲜明准确,不宜过长,否则容易造成头重脚轻或偏离题意等毛病。
  第二部分  为本论部分,包括四段:
  三段,列出第一个分论点,即就命题所陈述的材料进行分析论证,来证明总论点是由原材料引出的,是正确的,为第一层论证。可以略论。
  四段,列出第二个分论点,即从社会生活中另取一个角度不同的材料做论据,从不同的角度对总观点进行第二层分析论证。可以作重点详论。
  五段,列出第三个分论点,即从社会生活中再另取一个角度不同的材料做论据,从与上都不同的角度对总观点进行第三层分析论证。作面上略论。
  六段,联系现实,即再用概括事例印证一下总观点的正确性,说明其具有普遍的意义,这是前边三层论证的自然延伸。应简单明了,不必再进行分析论证。
  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要分别地、有层次地提出支持中心论点的分论点和论据,来对中心论点进行分析论证,充分论证中心论点的合理性。要充分地摆事实,讲道理。论据中除了理论的阐述外,要注意选择有说服力的实例。实例的选择不要勉强,有时没有实例也无不可。理论和实例的阐述,除了首先要做到简明、准确以外,如果可能,要尽量自然地显示作者在哲学、历史和文学等诸方面的知识素养。
  这部分的三个分论点与第二段的总论点为总分关系,三个分论点之间的论证方式有三种:
  (1)层进式。各层次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这种方式可以使文章有一定深度,也叫纵深法。
  (2)并列式。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即围绕中心论点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反复论证,从而加强论证的力量。
  (3)对照式。围绕中心论点,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对比论述。鲜明的对比性能使文章显得层次分明,内容饱满,极具说服力。
  实际上,在写作中,以上方式常常是综合使用的。
  写作案例分析作文,这部分的三个分论点一般可以按照问题、原因、对策三个方面来分立。比较好把握。
  第三部分  为结论部分,包括两段:
  七段,总结全文,是前边分析的自然归纳,要简短;可用不同的语言和方式来总结。
  八段,结尾,从文气上收束全文;可根据自己的所长及文章内容,恰当选取结尾的方法。
  结论是对全文内容的综合与概括,常与引论形成首尾呼应的态势,以加强文章的力量。如果是材料作文,最好还要回到原材料上来。结论要写得收束有力,又余味无穷。
  下面例文就是运用“新八股”这一程式写的一篇立论型论说文,供参考

  【例如】
  认真阅读下边材料,仔细分析,联系现实生活,看能引出何种观点,然后任选一个角度,写篇600字左右的立论型论说文。题目自拟。
  挪威人捕沙丁鱼,总要将鱼槽运回码头,因此鱼的死活便是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可是,除了一艘渔船能带活鱼回港外,其他各船的努力均以失败告终。那么这艘渔船成功的奥秘何在呢?其实很简单,因为只有沙丁鱼不断游动才不至于死亡,因此这位船长就往鱼槽中放了一条鲶鱼,由于环境陌生,这条鲶鱼便会四处游动,到处摩擦,促进了沙丁鱼的游动。于是鱼便能鲜活到港了,这便是“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的启示
  挪威人捕沙丁鱼,总要将鱼槽运回码头,因此鱼的死活便是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可是,除了一艘渔船能带活鱼回港外,其他各船的努力均以失败告终。那么这艘渔船成功的奥秘何在呢?其实很简单,因为只有沙丁鱼不断游动才不至于死亡,因此这位船长就往鱼槽中放了一条鲶鱼,由于环境陌生,这条鲶鱼便会四处游动,到处摩擦,促进了沙丁鱼的游动。于是鱼便能鲜活到港了,这便是“鲶鱼效应”。
  从“鲶鱼效应”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只有竞争才能生存、发展。
  竞争就是要打破一种僵死的状态,输入新的机制,而“鲶鱼效应”就是要改变沙丁鱼群的呆滞状态,使其活跃起来,从而达到保存生命的目的。从这一点上说,“鲶鱼效应”就是一种竞争的效应。
  人类的历史也可以说是一部竞争的历史,人类的产生、生存和发展,无一不是在竞争中实现的。达尔文的《进化论》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类正是在同自然界的竞争中发展壮大的。在这种竞争中,人类形成了生理、心理上的特质,从而能够更有力地去征服自然。在人类与自然界竞争的同时,人类内部不同民族间也在进行着激烈的竞争,具有悠久文明的中华民族,雅利安民族,印第安民族以及后来居上的欧罗巴民族,正因为有着这样的竞争,人类在今天才会呈现出如此繁盛的景象。试想,如果没有这种与天与人的竞争,我们人类恐怕还会如古猿那样在树上攀援,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吧!
  人类发展到高度文明的今天,竞争更起着巨大的作用,在激烈的政治、军事、经济的竞争中,一个国家只有成为竞争的强者,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那些在竞争中的落伍失败者,等待他们的只有被欺侮。曾几何时,我们还曾为美日汽车市场大战而惊叹,还曾为西方令人眼花缭乱的广告宣传而迷惑,甚至还曾谈竞争而色变,似乎竞争只是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是阴谋、卑劣的代名词。而在今天,我们也终于引入了竞争的机制。在企业中,招标承包,优化劳动组合;发展市场经济,鼓励自由竞争;就连人大代表的选举,也一反过去的只见选票不见人的状况,让候选人登台竞选。记得曾有这样一句老话:“在芝加哥,穿高跟鞋的姑娘比内地小伙走得还快。”但如今,君不见,人们的脚步都已匆匆?竞争是现代文明的催化剂,是强者的竞赛,要实现中华民族多少年魂牵梦系的强国梦,只有勇敢地走入外面的世界,去经受竞争的锻造。
  在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里,人们似乎过于“谦谦君子”,当欧美国家在工业革命中强大起来时,我们还在悠闲地研究故纸堆,恪守着中庸之道,在与西方竞争中失败的中国,饱尝了欺辱,辛酸,而今,觉醒的中国已勇敢地打开国门,去迎接竞争的考验。改革开放使中国如逢春古树,焕发出新的活力。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竞争是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像别里科夫一般,自缚于套中,便会如那呆滞的沙丁鱼群,在消沉中死亡。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勇敢地投身到竞争之中,只有竞争才能生存发展!
  【简析】
  本文是用“新八股”这一程式,就“鲶鱼效应”的材料写的一篇立论型论说文。本文一股,引述原材料;二股,提出论点:只有竞争才能生存、发展;三股,就原材料分析;四股,从人类发展史的角度分析;五股就当今的现实分析,由于本股是重点,故又分三小段来写;六股,联系实际;七股,总结全文;八股,结尾。作者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高屋建瓴、由远及近、条理清晰地进行了分析,并用我国引入竞争机制带来的变化加以印证,论点鲜明,论证有力。很有说服力。
  (二)运用“新八股”结构应注意的问题
  使用“新八股”展开分论点进行论述,这是很好的方法。在列述分论点式时,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分得开
  所谓“分得开”,就是分论点之间没有包容关系,也没有交叉关系。
  比如下面文题《读书乐》的分论点:
  分论点一: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充实头脑,一乐也;
  分论点二:读书是一种有益的脑力劳动,二乐也;
  分论点三:读书可以提高人的素养,三乐也。
  这里的第二个分论点实际有总括的作用,它包容了第一、第三两个分论点。而第三个分论点也可以包括“增长知识”,所以跟第一个分论点又构成了包容关系。这就是没分开的情况。
  2.扣得准
  所谓“扣得准”,是说所有分论点都必须是回答同一问题的。例如《何必怕“近墨”》的四个分论点,都紧扣交友不必怕“近墨”的总论点,一层层地分析了“怕近墨”的错误和实质,破中求立,集中回答了“为什么”的问题。这都是扣得准的。
  3.排得顺
  所谓“排得顺”,指分论点或对照,或并列,或递进,都要排得合适,不能随意,更不能颠倒。上边《何必怕“近墨”》的四个分论点,由“静止”状态说到“变化”,由对“己”说到对“人”,由表现说到实质,构成了递进的关系,就是不可改换的。

广告合作:400-664-0084 全国热线:400-664-0084
Copyright 2010 - 2017 www.my8848.com 珠峰网 粤ICP备15066211号
珠峰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