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要以新的视角判断高技能人才,充分认识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意义,注重发挥企业在培养高技能人才中的主体作用
高技能人才——“高”与“技能”的叠加
什么是高技能人才呢?通常是指有个人独特技能的人才,能够将某一领域的工作做到尽善尽美。评判高技能人才,要着眼于“高”和“技能”两个关键词。
从“高”上着眼,主要是把握高技能人才的特质。高技能人才之所以“高”于常人,是在于他所负责的是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具备一种专注的工作责任感,对所负责的专业领域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有较高的专业操作技巧。高技能人才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高”在学识水平上。高技能人才在某个领域中有自己独特的长处,有丰富的实践和理论基础,善于独立去解决一些专业上的“硬骨头”。二是“高”在技术创新能力上。高技能人才对所发生的事有一种好奇感,善于钻研一些不为常人留心的课题,有一种不断探索求知的欲望,做事不拘一格,不因循守旧。三是“高”在科学态度上。高技能人才办事诚实、细心、认真,尊重科学规律,尊重客观事实,不怕麻烦,不抱侥幸心理。
从“技能”上着眼,主要是把握高技能人才的内涵。目前,一种普遍的观点是仅把高级技术工人视为高技能人才,其实这只是一种“操作型”的高技能人才。我们应拓展对“技能”的认识,重视其他几种类型的高技能人才:如“知识型”的高技能人才,软件工程师大多属于这一类;“艺术型”的高技能人才,影视、广告业的高级技师大多属于这一类;“管理型”的高技能人才,大公司的部门业务经理大多属于这一类。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任何一个行业中的人才,只要他“动手能力强”、“干活效率高”、“工作具有突破”、“过程有创新”等,都可列入高技能人才的范畴。
高技能人才——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特别重视新加工制造技术的发展,目前的趋势是加强制造过程的技术改造,向高技术转化。他们认为,21世纪竞争优势主要来自新的加工技术,而不是新产品技术。在高技术加工制造方面领先,对几乎所有产业都至关重要。美国国家生产率委员会调查表明,在企业的生产率构成中,制造技术的作用占65%,要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必须依靠制造技术的进步。他们预测,今后15年内制造技术的发展速度,要超过以往75年。反观我国,目前企业高级技工严重不足,开发新产品缺乏能工巧匠冲锋陷阵,批量生产关键部位缺少能工巧匠把关,产品达不到设计要求为数不少,有的企业想创优,花钱引进技术或购买国内新产品技术,虽然技术图纸齐全,但产品质次价高,不少企业科技人员数以百计,人才济济,成果累累,设计图纸无可挑剔,但拿出的产品却加工粗糙、可靠性低,达不到设计要求,形不成产品优势。必须清醒认识到,先进的技术、先进的工艺、先进的设备可以引进,但是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难以引进。没有自己的高技能人才,企业就难以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高技能人才——成长的沃土在企业
高技能人才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样的,企业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也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其一,企业的生产实践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具有决定作用。高技能人才与企业生产实践密不可分,一个真正的技师必须在企业生产实践中才能培养成才。其二,企业需求是高技能人才培养成果的最终评价标准。各种渠道、方式培养的技能人才,都需要经过企业实践的检验。其三,企业是高技能人才发挥作用的重要舞台。高技能人才离不开企业的培养,企业也是高技能人才的主要服务对象,只有在企业的沃土上才能真正展现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加快发展的需要,能使高技能人才自觉成为企业生产的战略性资源。同时通过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能极大地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发挥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