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
郑久强 男,37岁,党的十七大代表,唐山钢铁集团公司第一钢轧厂炼钢炉炉长
今年10月,我作为产业工人的代表出席了党的十七大。十七大报告提出要“统筹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这让我备感振奋。我为自己是一名技术工人而自豪,也深信“知识蓝领”会越来越吃香。
19岁那年,我从唐钢技工学校毕业,分配到唐钢一轧钢厂转炉车间。我在工作实践中认识到,要适应现代化的炼钢生产需要,必须掌握新的炼钢技术。为了提高技术水平,我认真向老师傅请教,并用心摸索。后来,我目测钢水温度,误差不超过5摄氏度。一年后,我成为炉长二助手。1994年,我被破格提拔为唐钢历史上最年轻的炉长。
近年来,党和政府特别关心技术工人的培养,公司出钱让我参加业余大专学习。通过学习,我的炼钢技术有了新的提高。我总结的“三计算、两控制、四观察”炼钢方法,使炼钢过程有了程式,结束了单纯依靠经验炼钢的历史。我还首创了低合金品种钢冶炼操作法,摸索出焊条钢冶炼“两步脱氧法”……2002年,我在全国冶金系统举办的炼钢职业技能大赛上夺得冠军,人们给了我“华夏第一炼钢工”的美誉。两年后,我被公司聘为炼钢操作技能专家,享受高职待遇。
细算起来,参加工作18年来,我参与的技改项目有10多个,综合效益上亿元。前不久,我又给自己找了个新课题――生产低碳电工钢,经过反复摸索、试验后获得成功。
掌握高新技术是新时代赋予产业工人的重要使命。从普通工人,到工人技师、高级技师、操作技能专家、首席操作技能专家,我的每一步成长都印刻着知识的作用。当工人应该有出大力、流大汗的精神,但也要刻苦学习,努力掌握新技能,争取为企业和国家多做贡献。
如今,公司又支持我攻读东北大学冶金工程专业本科。知识就是力量,我要做一名学习型、专家型的现代产业工人。(记者 王明浩整理)
背景链接
截至2006年底,河北城镇企业在岗技术工人100.66万名,高级工以上人员占28.7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2007年起,河北实施“新技师培养带动计划”,将在4年内培养新技师4.9万人。到“十一五”末,全省技师占技术工人的比例将达到6%。河北还将评选“燕赵金牌技师”,实施“燕赵金蓝领培训计划”,每年从高技能人才中评选100名“燕赵金牌技师”,每人可获奖金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