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珠峰网资讯 >> 职业资格 >> 职业资格 >> 正文
石长江“夺冠”秘诀--记中央企
发布时间:2008/3/29 11:28:14 来源:www.xue.net 编辑:城市教育在线
 石长江,中铁二十四局福建公司一名普通的钢筋工技师。2007年11月10日,石长江在中央企业职工技能大赛决赛中,以理论和实作“双第一”,荣获冠军。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中国铁建劳动模范、高级技师。前不久,在中铁二十四局召开的“争做知识型职工表彰大会”会场上,在记者追问下,石长江终于道出“夺冠”秘诀。

  2007年11月9日,12家中央建筑企业、4家省级建筑企业84名选手,在武汉参加由国务院国资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举办的国家一级技能大赛。理论考试90分钟。石长江从考场出来,中铁建带队的刘爱波处长问他:“怎么样?” “大概85分吧。”成绩单出来:84分。就是这84分,荣获第一名。石长江说:“题量太大了,而且20%以上题目,是复习大纲以外的。”实作是做简支梁。石长江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地又以精度的零误差、速度第一而一举夺魁。“简支梁本身没有难度,但是要有精度又要有速度,就比较难,”他如是说。还举例:二十四局南铁建筑公司邓鹏,下错1根钢筋,还获得大赛第十五名,夺得银奖,说明大赛中的心态尤为重要;比心态更为重要的是将优质和快速完美结合的基本功。石长江赢在基本功上:

  18年前,17岁的石长江顶替父亲当了一名铁路工人,干了1年试验工,后来干钢筋工。初干钢筋工时,照单下料,日复一日,重复同样的劳动,没有技术,也看不到前途。他希望学技术。那时候,每个工地只有一套图纸,他这样的工人根本看不到。1991年的一天,他给办公室打扫卫生,一位同事跟他半开玩笑的说:“除了图纸可以看,别的东西都不许动啊。” 石长江就这样翻开图纸。一位同事问:“你看得懂么?”他脸顿时臊红。

  石长江的学钢筋工是从新华书店起步的。在江西宜春市的离工地不远的书店,他是常客,一看就是半天。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不但不善言辞,而且看上去腼腆。离开宜春后,到公司图书室借书来看,工余时间都在看书,前后研读5年专业书籍,直到1996年,才自费购买了相关专业书籍。他外在的沉稳,内在的睿智,随着年龄增长,脑海中那个专业领域更加浩瀚,求学、求知的欲望也更加高涨。2002年,购买了台式电脑和钢筋制图软件,自学CAD制图。石长江是施工队的一名普通钢筋工,今天在福建工作,明天到河北工作,居无定所,住的大宿舍,干的是现场活,搬家或平时使用台式电脑很不方便,为了工作,又自费购买了笔记本电脑。此时的石长江非复吴下阿蒙,看图精、准、细、快,过目不忘,人称他会“背图纸”,是“活图纸”。其实他没有背过图纸,只是对不同规格钢筋的承重力、抗拔力等制作原理已经滚瓜烂熟,预制或现浇混凝土构件的主筋和箍筋应该有多少根、在什么位置上,他了然于胸。2004年,在浙赣线黄桥大桥施工中,他感到图纸上的墩柱钢筋有问题,计算出有8种规格的弯起钢筋均短了20厘米。他连夜向技术员反映。技术员说:“不可能”。复又向项目总工反映。总工不敢轻言“不可能”,经复查,发现确系计算公式标注错误,避免了一起质量返工事故。这样例子还有很多。

  钢筋制作精度关系工程质量。如今是民工唱主角,人员素质参杂不齐,制作精度上易于失控,经常返工。必须有熟练钢筋工带领民工,才能保证工程质量。石长江技术精湛。所在施工队队长找到他,希望他能多带几个徒弟。怎么带?他深知:企业正在竭尽全力的培养人才,“不拘一格降人才”已经成为公司领导的行为,“天生我才必有用”也成为工人岗位成才的追求;二十四局组建当年,全局技师只有72人,其中高级技师仅1人,组建3年来,技师发展到280人,高级技师35人,石长江就是前二年考出来的也能够享受技术津贴的技师。他忘不了企业的培养和领导重托,忘不了相濡以沫的同事也渴望考上中级职称的夙愿,忘不了企业的生命取决于产品质量。为此,石长江与他的班组完成了多个技术创新项目,他带出的近10名徒弟,如今都是高手,都是生产骨干。石长江所传授的,是惟他独创的 “石氏公式”:每根钢筋的精度和角度控制,通过找准钢筋在中心轴与转轴之间的弯曲点和卡尺,精度上都可以做到零误差。石长江对不同强度和不同规格的钢筋的弯曲点,经过大量的试验、统计、归纳和总结出来的“公式”,被工友们套用,不仅节省大量工时,而且精度全部达到优良。他的操作法因此被工友们非常敬佩而亲切地命名为“石氏公式。”

  石长江荣获冠军,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在操作时直接套用这个公式,当然是又好又快。”石长江演释的传奇,再次验证了天道酬勤

广告合作:400-664-0084 全国热线:400-664-0084
Copyright 2010 - 2017 www.my8848.com 珠峰网 粤ICP备15066211号
珠峰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