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决问题是我的兴趣所在
主持人:您做了很多有开创性的工作,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遇到困难时,您保持怎样的心态?
郑久强:我把解决困难当成一个乐趣。我遇到困难以后,除了自己琢磨解决的办法,还向同事请教,向老工人请教,向学校的教授请教,直到把问题解决。解决问题是我的兴趣所在,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学到很多新的东西,生活和思想会变得很充实。我的思想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由开始时并不喜欢这个工作,到现在已经离不开钢炉了,要是有一天看不到炉子,看不到钢水在沸腾,心里好像缺了点什么。在这种心态驱使下,我解决了一个难关又一个难关,对炼钢知识和炼钢技能的掌握也逐渐深入。困难也给了我前进的动力,由1989年入厂时的一名普通工人,经过两年后成为技师,2002年被命名为唐钢第一批操作技能专家,最近又成为唐钢两名首席操作技能专家之一,我对事业不断地追求着,对炼钢技术不懈地追求着,这些困难也成就了我。
主持人:您自己的性格就是这么乐观开朗吗?
郑久强:不是的。当我有问题搞不清楚时,几天都会闷闷不乐。我的喜怒哀乐与工作顺不顺有直接的关系。我媳妇说,我在家里就能反应出单位的工作情况,要是我高高兴兴的就说明单位里没遇到什么困难,要是闷闷不乐肯定有什么困难没解决,他们肯定不会理我,有时候心情不好也会跟他们吵架。我的所有精力都和单位的钢炉连在一起,要是哪炉钢没炼好,我可能到家都吃不下饭。当我解决完哪个炼钢困难就是一时的快乐,我的目标是追求炼钢的完美。现在唐钢在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靠品牌占领市场,我们技术工人要做好配合工作。以后炼钢现代化了,依然离不开一线炼钢工人,我们现在就要做好基础工作,做好迎接困难的准备。
炉龄控制是炼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指标。过去炼钢时,我们必须拿出一个小时的时间补炉,补炉时用沥青等会产生黑烟,工人的环境很差、劳动强度很大,要是跑到大气里还造成污染。我们小组对解决这个问题很上心。我们把别人的经验学回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改良了整个工艺,取消了原来的补炉操作,每天都节省一小时,全年就可以节省200-300小时,每年可以节省资金两三百万元,而且更环保了,为节能减排做出贡献。这个工艺已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主持人:您比较年轻,工作中的每一步走得都很快,可能您现在取得的成绩是一些老师傅熬了很多年都没有得到的。您有没有遇到周围人的妒忌这些人际关系方面的困扰?
郑久强:我作为一个农村出来的孩子,不管自己取得什么样的成绩,遇到比自己年长的或者比自己入厂早的都叫"师傅",我对他们都比较尊重。当时有可能有主持人说到的事,但我没在意。我把每次表彰都作为加油站,回到厂里,来到炉前,什么劳模、炼钢能手,所有的荣誉都抛到脑后了,全身心地投入到炼钢中。我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增加更多的炼钢知识,而不在乎别人怎么说。我跟同事们一起交流技术的时候,不管他是谁,资历高低,只要他们说得对,我就采纳。我对弟兄们的传帮带也毫不保留,我要让他们走些捷径,更好地上路,提高整体的炼钢水平。现在都讲团队精神,光我郑久强一个人技术过硬没用,我们的炼钢小组技术好了,整个唐钢技术好了,才是好。
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超过我
主持人:有些人成名以后,脾气就长了,尤其是您掌握的技术是很多人掌握不了的,可能更容易有优越感。您觉得自己成名前后性格上有变化吗?
郑久强:我始终没有。但我也有发脾气的时候。都什么时候发脾气呢?比如,在工作中,我第一次告诉弟兄们这个活该怎么办,他应该干好而没干好,第二次还要我告诉他时就会发脾气。我要的是做事的态度,要是他不知道错,或者是那些可以犯的错误,我就不会发脾气。本身我这个人脾气也不大。
主持人:很多人有工作中和生活中两种状态。您说自己在工作中非常耐心、细心,那么生活中是不是也一样细心,有精力去顾及生活中的细节呢?
郑久强:细心和粗心的事是相对的,我在家里很粗心,很多事情都没有精力管。工作中肯定要绝对的细心,但是当弟兄们出现矛盾的时候就要粗心,不能较真。但是对他们生活中的事我是很细心的。比如我批评了谁,肯定不会让他带着气回家。
主持人:那么家属就替您承担了很多家庭中的压力?
郑久强:是的,当初我学技术的时候,孩子还小,家里的事情家属做得多一些,怨气也多一些,现在没有了。我和她都知道要是没有原来的积累,就没有现在的成绩。
主持人:炼钢小组里弟兄们出现矛盾的时候,您会采取什么样的解决办法?
郑久强:我和组里的同事都是哥们弟兄的关系,而不是上下级的关系。有什么任务了大家一起干,学技术的时候一起提高,停下来的时候拉拉家长。我着急的时候也会骂街,但他们不会记恨我,也不会对我有什么成见。有些人当了炉长以后理解我了,我不光告诉他们炼钢的技术,更教给他们掌握技术的方法,怎样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产出。在良好的工作氛围下,他们对新技术掌握得比较快,对他们的成长也有利。我有一个徒弟刚来的时候也不好好工作,后来看到我的敬业精神,慢慢上路,也当上了炉长,他的很多技术指标都超过了我。他们说我给自己培养了一个竞争对手。其实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超过我,我们厂里的指标就都上去了,我的目标就达到了。我们不能被别人瞧不起,要让社会上认识到工人大有作为,工人也能当专家,我被评上的首席操作技能专家就享受副处级待遇。现在年轻工人干活的积极性非常高。比如炼钢比武这一项,我入厂的时候要是有40个名额,能有20个报名的就不错了。现在报名的人特别多,我们还得经过初选。其实不一定做办公室、当领导才有出路,工人掌握了一项技能同样有出路。人可以没有文凭,但不能没有知识,没有技能。
党代表身上肩负着责任
主持人:您知道自己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后是怎样的心情?
郑久强:我感到万分激动。我把消息告诉公司的领导以后,在唐钢引起强大反响。唐钢从1943年建厂以来,我是第二个党代表,而且我是省里最年轻的党代表。作为一线工人阶级,过去出大汗、出大力的精神要发扬,但新时代工人的标志是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能。唐钢由一个小制钢所,现在是技术领先的企业,能从唐钢选出一个党代表是对唐钢工作的认可,也是唐钢的期盼。作为技术工人能被大家认可是一种荣誉,也觉得肩上的担子很重。
主持人:是一份责任。
郑久强:确实是一份责任。最近,中央电视台从全国选出37个代表入选党代表风采录,其中有我,中央宣传10个代表的先进事迹里也有我,他们宣传的不是我自己,宣传的是新时代的精神,新时代的工人就是要做知识、技能型的工人,就是要通过自己的知识、技能为国家创造效益。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国家加大对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改变社会上对技能人才的看法,鼓励工人靠知识改变自己的人生、改变自己的命运。
主持人:在工作中,您怎样履行党代表的责任?
郑久强:我在一线工作,一直琢磨着怎么将一线工人的心声带过去,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想把两个建议带到十七大上去。一是,希望国家加大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力度,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再有就是一线青工的党员比例相对低,希望能加大对一线青工党员的培养力度,对他们进行革命传统和党员先进性的教育,让他们主动向党组织靠拢,多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
主持人:感谢您接受我们的专访。感谢网友的点击、浏览。
郑久强:谢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