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跃升为世界制造业大国,高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都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发展和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
“十一五”期间,广东将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将迈出实质性步伐,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缺口很大,据统计,今年全省的缺口是75万。
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摇篮”的技工学校,新形势下如何培养适合现代化需要的人才?7月16日,广州市职业技能教学研究会和羊城晚报合办的高级技能人才培养研讨会上,教育专家和各校校长针对这个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小常识
中职·中专·高职·大专·技校·职高
概念区别
技校,就是技工学校,为中等职业教育范围,属劳动保障部门管理,如“某市高级技工学校”。毕业可获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技校和中专、职高、成人中专属于同一个层次。
中职和高职是两个学历层次。一般来说,职高和普高学生考的是高职,初中生考的是中职。中职毕业生可以直接就业,也可以经过考试升入高职深造。
高职全称是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是职业教育的高级阶段,目前属于大专层次。大部分高职学校的名字后面都会加上“职业技术学校”。高职和高中起点专科的毕业证书均属国家承认的国民教育系列大专毕业证书。
而大专,有的隶属于某些名校,属于这些名校的专科部分。有的则是专门性质的专科学校,例如:财经高等专科学校。高职和大专一般都是三年制教育,所获证书差不多,只是盖的学校印章不同而已。
我国高等教育从学历层次上分专科、本科、研究生三种类型。而从教育类型上分,专科教育中又有学科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以前实行多年的专科教育是学科教育,重理论、轻实践。近年来,国家一直在调整这一不合理局面。除师范类还叫大专外,其余全改成了高职。一些老中专经过重新改造、升格,也变成了高职。
属于职业教育的高职、中职、技校等,区别属于学科教育的中专和大专,都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门技能的教育训练,毕业生到是到企业一线工作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教学:课程体系实训居首
传统的学科型教学体系理论学科太多,实践环节不足,培养不出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因此,要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打破学科型的教学体系,更新教学内容。
广州市交通高级技工学校副校长叶军峰说,该校从2005年开始,在汽车类专业进行课程改革,建立起汽车模块式结构的新课程体系和一体化教学方法。学校先后建设了11个多媒体电化教室,1个信息化计算机室,投入近300万用于添置各种汽车实训设备,进行两次大规模的实训场地调整。
而广州市高级技工学校自2006年开始对全校专业进行了结构性调整,以企业相关的职业岗位群为依据,建设了14个以高技能为特点的实训中心,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搭建平台,开发设计了适用于高级工的“数控铣床的安装调试”项目计划和项目大纲,以及适用于技师的“全液压精密注塑机的装拆与维修”项目计划和项目大纲。
能够教出怎样的学生,首先取决于学校的教学模式。
广州市机电高级技工学校汤化胜校长说,学校分别设立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校内导师以学校优秀的一体化教师为主体,校外导师以企业优秀的技术工人为主体。企业为每位学生安排了一名具有高级职业资格的技术工人作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导师式的实习教学,并跟随导师参加生产实践。
而教学的课题化,使学习内容符合专业工种发展的需要。并且,通过他们对企业生产的了解,及时调整与设立新的教学课题,保证适应企业生产的实践性。
汤校长说,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学校的教学体系贯穿在学校和企业的工作现场。该校去年开设了持有钳工高级工证的两年制“机电一体化”专业,并与广州金珠江化学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让学生带着课题到企业实习,通过实践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校企合作一线成才
良好的实训基地建设,是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的必要基础。目前广州许多高级技工学校的配套设备都很先进。
广州白云工商高级技工学校叶银生副校长说,学校每年投入巨资用于实验实训设备设施的充实扩建,累计投资已达8000多万。该校数控专业是国家级的实训基地;汽车专业拥有全套目前最先进的监测维修设备,在全国同类学校中堪称一流……2006年广东首届轻工职业技能大赛赛场就设在这里。另外,广州市汽车专业教师技能竞赛、两届广州市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等也在这里举行。
模具专业是广州市高级技工学校的品牌专业。骆子石校长说,该专业曾投入400多万购置设备设施,许多进口设备比企业的还先进。一次清华大学考察团来学校考察,都感叹该校教学设备比许多高校先进高档。
高技能人才必须是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因此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实现校企合作。
广州冶金高级技工学校校长助理吴洪东告诉记者,学校由企业行业专家与学校专业骨干教师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承担专业指导目标定位、专业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制定等职责。
吴洪东说,校企合作中接受企业在职职工,培养技师和高级技师。企业也可到学校挑选学生,与学校签订定向培养。学生就是企业的准员工,建立企业冠名班,学校与企业共同管理,共同制订培养方案。企业技术骨干人员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该校教师和企业技能人才之间实现双向交流。学校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熟悉生产岗位要求;企业高技能人才到学校给学生上课,传授实践经验。学生可以到企业走岗、贴岗或顶岗实习。在教学初级阶段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或短期认识岗位实习。
发展:双学历出击显优势
在技工学校当老师不容易!不仅要求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求有较强的操作技能,因此技工学校的老师大多是“双师型”。
目前广州各技工学校中“双师型”教师都占一定比例。广州市公用事业高级技工学校定期把专业教师安排到企业进行再学习和生产实践,让他们始终站在先进生产技术的最前沿,及时掌握本专业的发展态势和新知识新技术,为学生提供与时俱进的知识和技能。
广州市交通高级技工学校从去年开始,将招生的重点从招数量转向招质量,重点进行结构性调整,扩大高级技工班的招生。该校率先实行技校新生入学综合知识测试,测试结束后学校择优录取。
广州市轻工高级技工学校适应市场需求,推进中高职衔接的管理教学模式改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业模式。目前该校实施的模式有五年一贯制和分段衔接制。前者通过统考从初中毕业生中选择学生,进入五年制的高工班;或通过“三五套办”和“3+2”模式,按前两年中职成绩和综合表现,择优选择升入高工班再学三年。后者先完成三年中职学习,通过3+x的高工招生考试,到专业对口的高级技校学习;或者完成三年高中学习后,再通过考核进入高级技校,到自选的专业学两年。2006年该校8000多人中,高级技工班和技师班学生占50.1%。而高职班中97%的学生都获得了高级技工与大专“双学历”。
“准人才”心声:一技傍身行成才方向明
王宴龙
(广州市机电高级技工学校03高级电梯班)
2003年高考后,我到了人生的第一个岔路口。到底上普通大专还是上职业学校?我当时的成绩完全可以上普通大专,但最终我选择了职业学校。我深深记得当时心里有个念头:上大专我也可以混过去,但我更想学门技术,踏踏实实学点东西,而且技校学生作为高技能人才的后备力量,有着广阔的职业发展前景。
这个念头带我走进了广州机电高级技工学校。在这5年里,学校对我们的职业技能素质、职场应变素质、职业创新素质进行了全方位的培养。去年我参加了穗港澳青年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项目竞赛,并且获得了奖项,这让我幸运地被一家著名的德国电梯企业录用为正式员工。
走向新的岗位时,我更深刻地体会到高技能人才的大有可为,技校学生的前程远大。希望广大技校学生树立技能成才的职业理想,学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陈泽群
(广州市冶金高级技工学校机电与数控高级班)
2005年高考落榜的我,十分迷茫。不过偶然上网查到,当年广东全省技能人才657万,与实际需求量相比,缺口高达130万人。高技能人才在社会上如此“热销”,我一下子找到了方向。
我们学校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的双向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广泛的理论及实操学习,一方面培养了我对机电与数控专业的浓厚兴趣,奠定了我继续学习的基础,另一方面也积累了我较为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使我的动手能力大大增强。如今我已经能够独立操作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等较为先进的设备,加工的工件完全符合尺寸要求。
我在学校还将完成相应的大专学历教育,提高文化素质修养,毕业时我能同时取得大专学历证和高级技工资格证,就业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