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研究生报名阶段,各种新增的硕士点总是成为话题聚焦点。翻开各大高校近年来的研究生招生简章,一个个新鲜的专业名词“江山代有才人出”,不断挑战着考研族的想象力和竞争力。
这些考研大门中的新面孔,也因为缺乏丰富的历史根据,而显得有几分扑朔迷离。固然有“新专业对应着市场的新需要,肯定含金量高”的推崇之声,也有“考新专业是考研大忌”,“新专业,师资不充分,能不能摆出一桌像样的课程都是问题”的反对言论。
那么,这些新鲜专业,在每年都潮起潮落的考研海洋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驾驶着航船奔赴这片未知海域的探险者们,他们手中,又应该拿着什么样的航海地图呢?
新鲜专业的坐标系
同是出身于新鲜家族,他们的身份却各有不同。有的一出场,光是名头就很炫,像建筑风水专业、彩票专业……它们很快成为公众目光的聚焦点,舆论风暴的核心地带;有些听起来很低调,名称也似曾相识,不太能看出它和原有专业的区别。形形色色的“新鲜专业”,他们往往是两个身份的合集——“新增专业”和 “新兴专业”。“新增专业”一是指实力较强的高校根据自身优势,在全国首次开设的专业,这种专业是“第一次亮相”的,如同济的“建筑风水专业”;二是其他高校已经设有此专业,但在本校历史上从未开设的新增专业,如西北农林大学的葡萄酒专业。
“新鲜门”之辨
2003年,我国第一个葡萄与葡萄酒工程硕士在中国农业大学开始招生;2005年,我国第一个彩票与公益事业管理专业硕士在北京大学开始招生;2006年,我国第一个飞行技术与航空安全专业方向硕士在中国民用航空学院开始招生;2007年,我国第一个文学写作硕士在复旦大学开始招生……
每年都出现的新鲜专业,在不断挑动考研大军的敏感神经。它是真实的蓝海还是前途的海市蜃楼?它是<考研竞争力的洼地还是禁区?
新鲜专业,听起来很美?
大部分新鲜专业名称热门,可以展望的前景也非常诱人。可是,仅凭专业的新鲜,就能保证就业的香饽饽地位吗?又是什么样的人更适合去挑战新鲜专业呢?
曾经被媒体聚焦的新鲜专业“彩票硕士”,一出道就成为话题中心。从出身上来说,“彩票与公益事业管理专业硕士”的孕育是中规中矩的。大背景是 “博彩业”大探讨不断升温,彩票在中国的发展大有可为,但中国几万名博彩从业人员中却还没有一名专业人员。培养专业的博彩管理人才是开办这个专业的出发点。
然而,自从这个新专业降生,就面临着各种尴尬。首先,由于专业课的特殊,充足的教师来源便是它面临的现实问题。由于一些课程必须要请外教,学费高昂不可避免;从远处来说,这个专业是为中国博彩业的进一步开放培养管理人才。但中国博彩业究竟能开放到什么程度,能走多远,还很难说。对口单位北京体育彩票中心负责人曾对媒体表示,由于这个方向的社会效应还未展现,北京体彩中心并没有工作人员去就读,暂时也不会考虑招收该方向的毕业生。而作为首批彩票硕士中的一员,刘新刚则对朋友们送给他的外号“千王之王”和“怎么才能中大奖”之类的问题感到很挠头。可见,新鲜专业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往往是任重道远的。
与社会磨合期相比,报考新鲜专业更需要考虑的一点,则是报考者对于专业与自身的了解。由于缺乏老经验,报考学生在考虑能不能与新鲜专业形成匹配的问题上,缺乏历史参照,因此风险也相对增加。
2006年,人民大学为了2008年的奥运会新闻报道,专门新增了40个名额,招收20名新闻学专业(奥运报道方向)硕士研究生和20名传播学专业(奥运摄影方向)硕士研究生。2007年9月—2008年6月在北京奥组委实习一年。一家颇有名气的考研论坛举办了这样的网络调查和讨论:你会为了2008年的奥运而专门去考这个专业吗? 同轰轰烈烈的奥运宣传不同,调查显示的公众意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考研族们对新鲜专业的茫然和观望。33%人持质疑态度,25%的人表示“不清楚”;25%的人认为“不管怎么样,考上研再说”;只有16%的人认为“有了奥运会的报道经验,就是就业和前途的保证”。而这个专业究竟怎么样,并没有人提出切实的分析。不管是反对者还是拥护者,他们大多是望文生义的评价者。
新鲜门槛未必高
经常有人在考研论坛上提出这样的问题:我想报考新专业,可同学都说这是考研大忌,我该怎么办?的确,由于新专业刚开设或开设时间不长,很难掌握往年的试卷结构和出题思路,很担心会在应试阶段栽跟头。考生们迫切需要关于新鲜专业的指导和点拨,却又感觉无从获得。由于缺乏先行者的经验,很多考生都采取了谨慎的态度,甚至望而却步。
那么,新鲜专业的门槛究竟有多高?新未必就一定难,在同样的资讯缺乏的现实面前,大家起跑线相同,拼的还是实力。实际上,每年的研究生招生中,新鲜专业往往是扩招的重头戏,很可能就是考研者的蓝海。据山东媒体报道,2008年,山东八成高校仍将扩招,但新增专业成为了扩招的主要原因。如山东大学今年有272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招收硕士生,比去年增加了19个招收硕士生的专业学位;青岛大学计划招收硕士生1300名,比去年增加了100人,扩招的名额也大多集中在新增的专业。
由于考生的畏难情绪和不了解,新鲜专业常常形成竞争力的洼地,在缺乏足够报考者的情况下,高校只能采用调剂的方式来保证招生的质量和数量。因此。如果真对新鲜专业感兴趣,在各方面又都和新鲜专业比较匹配,仅仅是因为对考试资讯了解不充分就放弃了这一片蓝海,那无疑是错误的。
许多大学的研招办老师都表示,他们欢迎报考新鲜专业的考生通过电话和邮件来咨询考试的相关情况,希望新鲜专业能够被更多的考生关注和了解,并期望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选拔出一批优秀的、有志于学习和研究新鲜专业的人才。
光有好奇心远远不够
拥有众多交叉学科的北京体育大学的一位教授给新鲜专业考研族们总结了两点:放低期望,提高冲劲。他分析道:“选择新鲜专业需要有勇气,学习新鲜专业需要有冲劲。新鲜专业大多数是交叉学科,一般是因为原来的教育或高校没有培养过这样的人才,而社会的发展又需要这样的人才才设立的。新专业的教师,也是从相关的基础学科转过来的,他们也正在努力适应这个学科,很多的内容都还在逐步摸索和完善。学生的期望值不能过高,高到‘学了这个专业我就成了专家’是不现实的。事实上,新专业的老师和学生都是这个专业的探索者,相对于老专业,新专业学习的难度更大,但是出成果也快,出的成果也更有价值。”
因此,考生报考新鲜专业时,首先要考虑清楚自己是否真正喜欢这个专业,其次要明白自己有没有下苦功夫探索这个学科的冲劲,思考自己有没有创造性,光有好奇心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并非所有的新鲜专业都能代表未来的职业趋势,故而在选择此类专业时,考生还要对所选新鲜专业的生命力以及学校实力、行业背景等因素做出综合判断。要仔细研究课程设置的情况。
考评新专业的四条金规则
对于考生来说,报考新鲜专业时应该抱着慎重选择、全面考评态度。以下4条规则可以作为参考。
1.选择新专业不要贪“时髦”
很多新专业名称非常新颖,不要因为名字“时髦”就盲目报考,应该多了解专业的课程设置就业方向等,同时也要考虑本人的志趣和爱好。
2.要考查新专业的师资力量
在面对一些较“偏”和“专”的新专业时,不要忘记考查一下院校师资力量或行业背景,培养目标等综合因素,这与考生将来的<就业有密切关系。
3.分析新专业就业趋势
新专业的热门不一定代表未来职业的热门,最热门的专业也不一定是最适合的专业。对于新专业,考生应该有一个对其“生命力”和自己“竞争力”的基本判断。
4.慎重权衡新专业与院校的关系
个别高校为学科协调发展而开设新专业,但由于缺乏学科积累,可能开设了好几年都不成气候,难以形成竞争力。对于想走学术道路的考生来说,应避免选择这类新鲜专业。
新闻链接:
2008年中科院新增5个招生专业
中科院研究生院研招办:明年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6500余名,博士研究生5000余名,全部为国家计划内公费生。
新增5个招生专业,主要为交叉学科融合形成的二级学科,有生物无机化学、科学史、技术史、医学史与生命科学史、科学技术与社会等专业。该院近年形成的类似专业还有行为遗传学、化学生物学、基因组学、生物电子学、海洋药物学、微纳电工技术、复杂系统与控制等专业。该院传统优势专业主要集中在理学和工学,如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大气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
2008年兰州大学新增13个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
高等物理教育、药物化学、地球系统科学、生物地理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放射化学、肿瘤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微生物与生化、药学、民族社会学、藏学、法律史、土地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