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珠峰网资讯 >> >> 学习参考资料 >> 正文
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点题
发布时间:2008/5/26 16:06:44 来源:xue.net 编辑:城市教育在线
《形势与政策》

  一、 国内部分(30条)

  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2.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二0二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3.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4.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5.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6.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10.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11.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12.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0二0年比二000年翻两番);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1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14.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5.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

  1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17.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18.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19.我们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此,应该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恪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20.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21.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

  22.十年来香港在实践“一国两制”事业中获得了四点宝贵经验。第一,坚持全面准确的理解和贯彻执行“一国两制”方针。第二,坚持严格按照《基本法》办事。第三,坚持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香港最重要的主题,也是广大香港同胞的共同心愿。第四,坚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23.“一国两制”是完整的概念,“一国”是“两制”的前提,没有“一国”就没有“两制”。“一国”和“两制”不能相互隔离,更不能相互对立。“一国”就是要维护中央依法享有的权利,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安全。“两制”就是要保障香港特别行政区依法享有的高度自治权、支持行政长官和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只有把以上两个方面都落到实处,“一国两制”的优越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给香港同胞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

  24.人民解放军的优良革命传统: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5.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提出“三种意识”、“三个反对”和“三个始终”。胡锦涛指出,全党同志必须牢记,形势越好越要增强忧患意识,执政越久越要增强公仆意识,条件越优越要增强节俭意识。我们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奢侈浪费,坚决反对各种消极腐败现象,真正做到思想上始终清醒、政治上始终坚定、作风上始终务实。

  26.2007年3月5日-16日在北京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制定物权法的必要性:第一,制定物权法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需要。第二,制定物权法是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第三,制定物权法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需要。第四,制定物权法是实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目标的需要。

  27.制定企业所得税法的必要性。现行内资、外资企业所得税制度在执行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已经不适应新的形势要求:一是现行内资税法、外资税法差异较大,造成企业之间税负不平、苦乐不均。  二是现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存在较大漏洞,扭曲了企业经营行为,造成国家税款的流失。三是现行内资税法、外资税法实施1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需要针对新情况及时完善和修订。企业所得税法将新的税率确定为25%。

  28.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反垄断法、突发事件应对法、就业促进法、动物防疫法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五部法律,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城乡规划法》等四部法律。

  29.2007年6月4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正式公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坚持六项原则,即: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遵循《气候公约》规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减缓与适应并重,将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其他相关政策有机结合,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以及积极参与、广泛合作的原则。

  30.国务院关于民生的文件:《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
[NextPage]
国际部分(14条)

  31.2007年9月8日,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发表讲话,就气候变化问题提出四点建议,提议建立“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并阐述了中国政府对气候变化的高度重视和所作出的努力。四点建议是:第一,坚持合作应对。第二,坚持可持续发展。第三,坚持公约主导地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奠定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法律基础,是最具权威性、普遍性、全面性的国际框架。公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反映了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历史责任、当前人均排放上的差异,凝聚了国际社会共识,是开展国际合作的基础。应该维护公约及其议定书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机制和主渠道地位,将公约确定的原则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原则。第四,坚持科技创新。

  32.2007年6月8日胡锦涛在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墨西哥五国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三点合作建议:第一,加强协调,拓展发展空间。第二,注重务实,提升合作水平。第三,保持势头,完善会晤机制。在G8+5对话会议上就加强国际发展领域合作提出四点建议:第一,共同努力,促进世界经济均衡稳定发展。第二,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第三,统筹兼顾,推动可持续发展。第四,民主协商,妥善解决分歧和矛盾。

  33.2007年2月2日,胡锦涛主席在访问苏丹与苏丹总统巴希尔的会谈中,提出了处理达尔富尔问题应遵循的四项原则:(一)尊重苏丹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二)坚持对话和平等协商,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问题。(三)非盟、联合国等应在达尔富尔维和问题上发挥建设性作用。(四)促进达尔富尔地区局势稳定,改善当地人民生活条件。

  34.2007年8月16日上海合作组织在比什凯克召开会议,胡锦涛在会上作了题为《加强睦邻互信 推动和平发展》的重要讲话,就实现成员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提出4点建议:坚持睦邻友好,认真落实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夯实本组织长期发展的政治基础;坚持共同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合作朝着互利共赢方向发展,巩固上海合作组织发展的经济基础;坚持文化互鉴,推动不同文明平等交流,巩固成员国世代友好的社会基础;坚持对外开放,深化同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为组织发展壮大创造良好外部环境。会议通过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它是规范成员国相互关系准则的重要政治、法律文件,把成员国人民世代友好、永葆和平的思想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靠的是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核心的“上海精神”。

  35.2007年8月9日至17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举行“和平使命━2007”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和平使命——2007”军事演习是上合组织成立以来参演国家最多、规模最大的联合军演,标志着上合组织各成员国在打击恐怖主义领域的合作达到了新的高度。

  36.在处理达尔富尔问题上,中国提出“三方机制”和“双轨”战略。“三方机制”即联合国、非盟和苏丹政府间的协商。“双轨”战略即着眼于和平稳定的维和行动与着眼于民族和解的政治进程应平衡推进,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37.2007年9月27——30日,朝核问题第六轮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制定并通过了《落实共同声明第二阶段行动》共同文件。文件指出:“会议听取并肯定了五个工作组的报告,确认2.13共同文件规定的起步行动落实情况,同意根据各工作组会议达成的共识继续推进六方会谈进程,并就落实9.19共同声明第二阶段行动达成共识,旨在以和平方式可验证地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

  (1)朝鲜半岛无核化

  ①根据9.19共同声明和2.13共同文件,朝同意对一切现有核设施进行以废弃为目标的去功能化。

  2007年12月31日以前完成对宁边5兆瓦实验性反应堆、后处理厂(放射化学实验室)及核燃料元件制造厂去功能化。专家组提出的具体措施将由团长会本着各方接受、科学、安全、可验证和符合国际规范的原则批准。应其他方的要求,美方将牵头实施去功能化,并为此提供起步资金。作为第一步,美方将于两周内率专家组赴朝为去功能化做准备。

  ②朝方同意根据2.13共同文件于2007年12月31日前对其全部核计划进行完整、准确的申报。

  ③朝方重申其不转移核材料、核技术或核相关知识的承诺。

  (2)有关国家关系正常化

  ①朝美继续致力于改善双边关系,向实现全面外交关系迈进。双方将加强双边交流,增进相互信任。忆及美关于启动不再将朝列为支恐国家程序及推动终止对朝适用《敌国贸易法》进程的承诺,美将按照朝美关系正常化工作组会议的共识,根据朝行动并行履行其对朝承诺。

  ②朝日将根据《朝日平壤宣言》在清算不幸历史和妥善处理有关悬案基础上认真努力,迅速实现邦交正常化。朝日双方承诺将为此通过充满活力的双边磋商采取具体行动。
  (3)对朝提供经济能源援助
  根据2.13共同文件规定,相当于100万吨重油的经济、能源与人道主义援助(包括已向朝提供的10万吨重油)将向朝方提供。具体援助方式将由经济与能源合作工作组商定。

  (4)六方外长会

  各方重申将适时在北京召开六方外长会。

  各方同意在外长会前召开六方团长会,讨论外长会的议程。”

  38.2007年10月2——4日,韩国总统卢武铉在平壤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举行会晤,这是2000年以来北南领导人的第二次会晤。4日在平壤发表了《北南关系发展与和平繁荣宣言》。主要内容有:

  (1)双方坚持并积极履行《北南共同宣言》,将自主解决统一问题。

  (2)双方超越思想和制度的差异,谋求建立互尊互信的关系。双方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妥善解决北南关系问题,各自调整有关法律和制度,积极推进各领域对话和接触。

  (3)双方将紧密合作,以结束军事敌对关系、保障朝鲜半岛缓和与和平。双方将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军事争端,反对朝鲜半岛的任何战争,严格遵守互不侵犯义务。双方决定11月份在平壤举行国防部长会谈,讨论建立军事信任措施等问题,防止西海发生偶发性冲突。

  (4)方一致认为应该结束现存的停战体制,建立持久的和平体制。为此,双方将合作推动召开与此直接有关的三方或四方首脑会谈。双方将共同努力,使六方会谈“9?19共同声明”和“2?13协议”得到履行,以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

  (5)方将在共利共荣和互通有无的原则下继续扩大经济合作,谋求民族经济的均衡发展和共同繁荣。双方将奖励投资,向民族经济合作提供优惠政策。双方决定设立“西海和平合作特区”,加快开城工业区的开发,在东、西海岸建立造船合作园区,同时推进农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各领域的合作。双方决定将现有的“北南经济合作促进委员会”升格为副总理级的“北南经济合作共同委员会”。

  (6)双方将扩大社会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将开通白头山(长白山)至首尔的直航路线,开展白头山观光,并将首次利用西海线铁路运送联合拉拉队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

  (7)双方将推动人道主义事务的合作,扩大离散家属的团聚,推动音像和信件交换,在金刚山会面所完工后开展正常的离散家属会面。双方将在相扶相助等原则下积极合作,共同应对自然灾害等灾难。

  (8)双方将加强在国际舞台上的合作,以维护民族利益和海外同胞的权益。为履行这一《宣言》,双方决定11月份在首尔举行北南总理首次会谈。为促进北南关系的发展,双方首脑将随时会晤以协商悬案问题。

  39.2006年11月4日——5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峰会通过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言》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07至2009年)》。峰会宗旨是:友谊、和平、合作、发展。胡锦涛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讲话中指出,中非友好之所以能够经受住历史岁月和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关键是我们在发展相互关系中始终坚持真诚友好、平等相待、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正确原则。真诚友好,是中非友谊不断加强的坚实基础;平等相待,是中非互信日益增进的重要保证;相互支持,是中非合作长盛不衰的不竭动力;共同发展,是中非人民孜孜以求的共同目标。胡锦涛提出,为推动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发展,促进中非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的合作,中国政府将采取8个方面的政策措施。

  40.2007年1月14日,中国与东盟10国在菲律宾正式签署了中国—东盟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

  41.2007年3月26日晚,胡锦涛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出席“中国年”开幕式活动并致辞。普京在致辞中引了中国《易经》中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说明尽管中俄文化各具特点,但也有许多共同之处。他还引用中国古代名言“根深则叶茂”,表示“我们共同努力培育起的枝繁叶茂的树冠反映出两国人民真挚友好情感的深度和牢固程度”。

  42.温家宝于2007年4月11日至13日对日本进行了正式访问。4月12日,温家宝总理在日本国会众议院发表演讲,阐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发展中日关系的五原则:增进互信,履行承诺;顾全大局,求同存异;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着眼未来,加强交流;密切磋商,应对挑战。中日发表的联合新闻公报,明确战略互惠关系的基本内涵。

  43.2007年3月25日,欧盟27个成员国首脑齐聚德国首都柏林,举行庆祝欧洲联盟(欧盟)成立50周年纪念日活动,同时商讨欧盟发展大计。会议通过《柏林宣言》。10月19日,欧盟非正式首脑会议通过了替代《欧盟宪法条约》的新条约——《里斯本条约》,这意味着欧洲一体化有了新的进展。

  44.2007年8月31日,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紧急约见联合国裁军事务办公室负责人,向其通报中国在增加军备透明度方面的两项决定:中国从2007年起参加联合国军费透明制度,恢复参加联合国常规武器登记册,并同时提交《2006年中国军费开支表》和《2006年中国常规武器转让情况表》。

广告合作:400-664-0084 全国热线:400-664-0084
Copyright 2010 - 2017 www.my8848.com 珠峰网 粤ICP备15066211号
珠峰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