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刚结束,不少关心考试结果的考生,却发现该“国考”每年只公布分数和分数线,不公布正确答案,考生无奈慨叹:“这‘国考’不太透明!”
作为公民通过公平竞争、参与国家公共事务管理的重要平台,公务员考试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打破身份、地域的界限不拘一格选人才,因而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玻璃房子里的竞争”。因而同样也引发了各方对其公平性的重视,如今年国家公务员局有关负责人就表示,将动用一切现有监控设施防范打击作弊行为。
然而,这些都只是针对可能存在的考场作弊而言。众所周知,公务员考试是由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组成,相比起笔试,面试环节有更多的人为因素在内。在现实语境中,各级公务员考试也在致力于不断完善相关制度,推进“阳光面试”。但是,类似的前提很容易被人忽略——如果没有“阳光笔试”为基础,很多考生或许等不到“阳光面试”就已经铩羽而归。
也许是为了避免猜题、押题,相关部门为“国考”试题保密的良苦用心并不难理解。问题是考试一旦结束,试题其实就很难继续保密。从事公务员考试培训的业内资深人士透露,其机构每年都会派人报名参加公务员考试,使用带有微拍功能的笔进入考场。在此背景下,一味替试题保密的结果是:养活了大量以窃取试题为盈利幌子的培训机构,而最终的受害者却是如坠五里云中的考生,甚至是公务员考试本身的声誉。为试题保密的初衷无疑是为了捍卫考试过程的公正,倘若保密本身不仅不足以捍卫公正,那么这种做法本身是否应该予以修改和完善?
实际上,包括高考在内的几乎所有考试,都不曾在考试结束之后依然将试题保密,开放试题不仅有助于考生准确评价得失,同时更能展示出一种公开接受外界监督的开放姿态。为了确保“玻璃房子里的竞争”足够透明,解密“国考”试题也是一种必须支付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