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日,江苏兴化政府召开发布会透露,用熨斗烫伤7名幼童的老师被行政拘留10天,并处以500元的罚款。媒体质疑称,应等幼儿确定伤情后再做处罚决定,如伤情过重,应对肇事老师处以刑事拘留。
以常识讲,故意拿电熨斗烙在幼儿脸上,而且连烙7人,肯定是严重的刑事案件。烙伤的后果都很严重——照片上看得出来,尤其严重的是,侵害部位在面部,一旦留下疤痕,就有毁容的可能,而故意伤害造成毁容应属严重罪行,如此骇人听闻的事件居然被定性为治安案件草草处理,当地政府和公安机关究竟出于何种考虑,依据的是哪一条呢?
此前,当地政府关于“误烫”的定性已经引起舆论的强烈质疑。第一,所谓“误烫”的依据,政府全凭肇事者自己的交代,这很荒谬。第二,不论被肇事者烙伤的幼童人数,还是留在幼童脸上深深的伤疤烙印,都证明不存在“误烫”的可能性。先前“误烫”的草率定论和最终的草草治安处理,令公众严重质疑当地政府是在有意大事化小,以尽快了结这一骇人听闻、影响恶劣的公众事件。政府如此草率处理公众事件,不管是为了有意包庇肇事者,还是顾及所谓地方形象,亦或就是由于执政能力低下,其结果都是对受害幼童权利的严重侵害,对公众愤怒的严重漠视。在幼儿园暴力现象频现的背景下,案件的草率处理,无疑会加大幼儿教育环境的风险系数,某种程度上会产生纵容侵害的结果。
没有证据显示肇事教师有何背景或后台,然而,如此涉嫌严重犯罪的案件被轻飘飘地作为治安问题处理,肯定要引起公众的质疑。那个凶狠的幼儿教师是何许人也?政府为何不惜顶着汹涌的民意,刻意保护她?不管政府是出于何种目的,都绝不可以牺牲幼童权利为代价。当地公权部门应防止对事件的处理不当,导致政府公信力严重受损。